合理用藥系統(PASS)
處方分析系統及合理用藥(PASS)
合理用藥系統PASS
PASS(Prescription Automatic Screening System),合理用藥系統,我公司定義為處方分析系統,進而演變成合理用藥的主流說法,它是根據臨床合理用藥專業工作的基本特點和要求,運用信息技術 對科學、權威和不斷涌現的醫藥學及其相關學科知識進行標準結構化處理,可實現醫囑自動審查和醫藥信息在線查詢,及時發現潛在的不合理用藥問題,幫助并提醒 醫生、藥師等臨床專業人員在用藥過程中及時有效地掌握和利用醫藥知識,預防藥物不良事件的發生、促進臨床合理用藥工作的數據庫應用系統。
一、PASS系統能解決的問題
合理用藥監測系統PASS主要在門診醫生工作站、住院醫生工作站、護士工作站、靜脈輸液配置工作站等HIS平臺 上運行,除此之外,PASS系統還有獨立研發的臨床藥師工作站,可以為藥師提供一個合理用藥監控的工作平臺。PASS系統是采用計算機數據庫等技術,按照 醫學、藥學的專業審查原理,以醫學、藥學專業知識為標準,在錄入醫囑時能提供相關藥品資料信息,并對醫囑進行藥物過敏史、藥物相互作用、禁忌癥、副作用、 注射劑體外配伍等審查來協助醫生正確地篩選藥物和確定醫囑,并在發現問題時能及時進行提醒和警示,以減少錯誤發生的可能。這樣,通過PASS系統能將原來 由醫療人員借助查閱書本或者依靠大腦記憶來完成的合理用藥檢查交給計算機系統來完成,可以極大地彌補記憶的不足和人工失誤所導致的用藥錯誤,同時也大大提 高了審查效率,使審查從人工完成變為自動完成,從只能人工審查少量患者的醫囑,擴大到可以自動審查醫院全部的醫囑,讓幾乎所有的患者從中受益。醫生和藥師 也可以通過PASS系統全面、科學、權威的數據庫信息得到最新醫藥專業知識的補充和學習,并通過PASS系統內置的搜索引擎查詢所關注的多方面信息,達到 熟悉藥物特性、使用方法和掌握指導病人用藥技巧等再學習的目的;同時指導病人正確用藥,告訴其正確的用藥方法、時間和注意事項,漏服后應如何做,發生不良 反應后該如何處理等,使病人提高藥物治療的依從性以便達到最佳的用藥治療效果。
醫院的藥劑科和管理者等還可以通過PASS系統提供的統計分析模塊對全院所有病人的合理用藥情況進行分析和研究,掌握全院各科室的合理用藥狀況,及時避免可能的用藥錯誤和醫療糾紛,提高醫院的醫療質量和用藥管理水平。
PASS系統具有靈活適用的參數設置和功能模塊的自由組合,可以根據醫院的需求設置所需的審查項目、最低審查級別、參考文獻的來源和優先級別、藥品簡要信息浮動窗口顯示信息等,來滿足不同醫院、不同地區、不同學術觀點的用戶對合理用藥審查和醫藥信息獲取的特殊要求。
二、PASS的主要功能
1、整體數字化藥學服務平臺體系
-
基于醫院目前現有信息化水平,無須額外進行信息系統更新
-
通過高速的數據轉移工具,將醫院大批量的用藥信息集中到單機進行數據分析
-
處方分析結果清晰直觀的展現方式,提高了信息處理的效率
-
為醫院管理者提供了較人性化的處方問題解決方案
-
為臨床藥師參與用藥建議提供了技術平臺
2、處方分析平臺
3、藥物安全性分析版塊
安全性監測范圍
4、藥物經濟學分析版塊
5、藥師發藥窗口提示版塊
藥師審方安全性監測系統
- 通過藥師發藥窗口的攔截系統,可以針對問題比較嚴重的處方實施自動攔截,以避免問題處方流出醫院
- 也是<<處方管理辦法>>中相關規定的具體落實
- 可以嵌入“說明書提示系統”,使得藥師要更好的實現對患者的用藥提醒
- 藥師將鼠標放在藥品名稱上,(或點擊相應藥品名稱)即可出現漂浮窗口
- 對需要提醒的特殊信息,可以特異化的顯示,方便藥師提醒患者
- 顯示結果還可以打印,供患者回家對照使用
- 通過以上兩個系統的配套使用,可以大大提高發藥窗口的處方安全性審核的力度
- 同時,可以很好的做到對患者的人性化服務
- 作為醫院落實《處方管理辦法》的最佳體現,可以為管理機構提供管理依據,加強管理效果,很好的彌補了發藥窗口處方安全性審核的漏洞
6、處方分析平臺
模式一:
●安裝在管理者電腦上,采用導入工具進行醫院處方的匯總,然后進行脫線分析,將醫院涉藥問題相關信息全盤掌握
模式二:
●在醫院的HIS系統中進行全方面的功能嵌入:
◆醫生工作站的實時在線提醒系統
◆藥師發藥窗口的監控和查詢系統
◆管理者界面的匯總分析系統
●實現了管理者監控和全院實時提醒的互動。
◆醫生工作站的實時在線提醒系統
◆藥師發藥窗口的監控和查詢系統
◆管理者界面的匯總分析系統
●實現了管理者監控和全院實時提醒的互動。
“整體數字化藥學服務平臺”文獻目錄
編號
|
書名(版本號)
|
作者
|
出版社
|
1
|
國家藥品標準化學藥說明書內容匯編
|
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
|
|
2
|
商品說明書
|
|
|
3
|
新編藥物動力學
|
郭濤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4
|
藥品的解剖學、治療學、化學分類索引及規定日劑量
|
王強、金巖、李婉(編譯)
|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
5
|
實用抗感染治療學
|
汪復、張嬰元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6
|
藥物不良反應(第三版)
|
孫定人、齊平、靳穎華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7
|
中國藥品通用名稱97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
|
|
8
|
中國藥品通用名稱(1998年增補本)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
|
|
9
|
藥品注射劑使用指南---
美國《藥品注射劑手冊》13版袖珍本 |
俞汝龍、羅仁、盛楨智(主譯)
|
上??茖W技術出版社
|
10
|
注射藥物應用手冊
|
趙漢臣、曲國君、王希海、李勇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11
|
合理用藥問答(第三版)
|
解斌、戴振國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12
|
臨床常見非合理用藥(第三版)
|
張安年、周玉梅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13
|
臨床藥理學(第二版)
|
李家泰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14
|
臨床藥理學
|
王永銘, 李端
|
復旦大學出版社
|
15
|
臨床抗生素學
|
北京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
肖永紅(主編) |
重慶出版社
|
16
|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從抗菌譜到臨床處方
|
倪語星、韓立中(主譯)
|
上??茖W技術出版社
|
17
|
臨床注射藥物應用指南
|
張石革、崔嶸
|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
18
|
臨床藥師手冊
|
胡晉紅
|
上??茖W技術出版社
|
19
|
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
國際統計分類(第十次修訂本)(第一卷) |
北京協和醫院世界衛生、
組織疾病分類合作中心(編譯)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20
|
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
國際統計分類(第十次修訂本)(第二卷) |
北京協和醫院世界衛生、
組織疾病分類合作中心(編譯)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21
|
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
國際統計分類(第十次修訂本)(第三卷) |
北京協和醫院世界衛生、
組織疾病分類合作中心(編譯)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22
|
實用抗菌藥物學(第二版)
|
戴自英、劉裕昆、汪復
|
上??茖W技術出版社
|
23
|
實用抗菌藥物學
|
戴自英、劉裕昆、汪復
|
上??茖W技術出版社
|
24
|
當代藥品商品名與別名辭典
|
中國藥學會組織編寫
|
化學工業出版社
|
25
|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2000年版 二部
臨床用藥須知 |
國家藥典委員會(編)
|
化學工業出版社
|
26
|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
化學藥和生物制品卷(2005年版) |
國家藥典委員會(編)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27
|
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實用手冊
|
蔡衛民、袁克儉
|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
28
|
新編藥物學(第十四版)
|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29
|
新編藥物學(第十五版)
|
陳新謙、金有豫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30
|
新編藥物學(第十六版)
|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31
|
醫院藥品實用編碼
|
北京協和醫院藥劑科(編)、金巖、李大魁(主編)
|
北京醫科大學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團組織 |
32
|
藥物相互作用速查手冊
|
湯光
|
化學工業出版社
|
33
|
318種中西藥注射劑配伍變化快捷檢索及應用手冊
|
丁力、丁德素、丁宇、翟怡
|
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
34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 |
|
中國標準出版社
|
35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全國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統 指標體系分類與代碼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
|
中國標準出版社
|
36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世界各國和地區名稱代碼 |
|
中國標準出版社
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 |
37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職業分類與代碼
|
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
|
中國標準出版社
|
38
|
實用藥物動力學
|
劉昌孝
|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
39
|
藥物代謝動力學講義
|
李端
|
上海醫科大學藥學院藥理教研室
|
40
|
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
|
魏樹理
|
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
|
41
|
藥物動力學臨床實用指南
|
楊學敏, 楊開寧, 張鳳玲
|
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
|
42
|
抗微生物藥物的藥物動力學-原理·方法·應用
|
Kuemmerle HP, Murakawa T, Nightingale CH原著
|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
43
|
臨床藥動學
|
Malcolm Rowland, Thomas N. Tozer原著
|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
44
|
細菌名稱
|
蔡妙英
|
科學出版社
|
45
|
常見細菌系統鑒定手冊
|
東秀珠, 蔡妙英
|
科學出版社
|
46
|
真菌名詞及名稱
|
|
科學出版社
|
47
|
WHO北京協和醫院世界衛生組織疾病分類合作中心. ICD-10編碼
|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48
|
WHONET
|
WHO
|
|
49
|
SNOMED國際醫學規范術語全集
|
李恩生主譯
|
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
|
50
|
臨床藥學
|
李煥德,程澤能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51
|
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幾個問題
|
汪復
|
中國抗感染化療雜志,2005, vol.5, No.1:1-3
|
52
|
抗微生物藥物敏感性試驗執行標準NCCLS
|
WHO
|
|
53
|
藥理學和藥物治療學
|
楊藻宸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54
|
抗生素及化學藥物治療
|
O"Grady Francis, Lambert Harold P., Finch Roger, Greenwood David原著
|
遼寧教育出版社
|
55
|
實用抗感染藥物手冊
|
殷凱生、殷民生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上一篇:圖像存儲與傳輸系統(PACS) 下一篇:院感控制系統(ICS)